关闭广告

价格战打了一整年,车企杀红了眼,2024年继续降?何时是个头?

二师兄玩车8802人阅读



2023年,新能源车市上你听到最多的词汇是什么?

我觉得很多人的答案离不开两个字:降价!



这不,湖北省刚刚又派发了2亿元的汽车消费券,而且一直持续到明年的3月份。看来价格战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惯性。

并且,这个惯性已经强到了跨年的程度。

那么2024年这种价格战还会延续下去吗?今天我们就从5个问题来展开聊聊!

1、2023年新车降价有多狠?

2、2023年的价格战如何引发的?

3、价格战真的是坏事的吗?

4、2024年降价会不会更猛?

5、价格战何时会停止?

1、2023年新车降价有多狠?

如果你过去一年没怎么关注过汽车市场,那么到了年底你再去看车,看到那些曾经的经典车型,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:几天不见,你居然这么落了?



举几个例子。

凯美瑞参数图片)现在的起价跌到了不足15万,途观L起售价跌到了16万出头,奔驰GLC最低不足38万,奥迪A6L起售价跌到了33万元左右。



注意,这是在售最新车型的价格,不是什么新车上市后甩卖的老款车。



新能源市场也是一样。

比亚迪、特斯拉两大巨头都搞了好几波的降价,比亚迪出了一堆的冠军版车型,起售价一个劲儿地下探,秦PLUS起售价跌破9万元,这已经比同级别不少燃油车还低了。



甚至,部分品牌直接打破了原本的品牌定位。

智己LS6作为一款中大型SUV,起售价降至22.99万元;岚图追光作为中大型轿车,起售价降至25.28万元;零跑和哪吒更狠,它们直接把中大型轿车的起售价拉低到了15万元左右。



消费者购车,有很多因素,但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,价格始终是第一位的,价格符合自己的预算了,它们才会去认真了解汽车的性能。

所以,“价格战”这东西,无论厂商情愿不情愿,都得跟,即便是到2024年,也得跟!如果你有买车计划又没那么着急的话,可以等一等再观望一下!

2、2023年的价格战如何引发的?

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,从年初就开始了,1月初特斯拉率先降价,3月份湖北等省市的汽车厂商集体加入,然后比亚迪推出大量的冠军版车型低价入市,其它厂商也一拥而上,价格战蔚然成风。



回顾2023年的价格战,你会发现这样的规律,新能源汽车厂商是降价的主力,而传统汽车厂商只是被动应战。

这个其实不难理解,传统燃油车的销量萎缩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,而且它们也很难拿出新的功能或者卖点去吸引用户,它们是不想降价的,降价就意味着利润的流失。



而新能源汽车厂商则不同,它们的技术不断进步,产品性能不断提升,销量规模不断扩大,可以用增量去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。

以吉利为例,它的研发投入肯定是在上升的,产品价格也在不断下降,但它的新能源月销量从年初的2万辆提升到了年末的6万辆。



除此之外,中国的主流造车新势力背后都有强大的投资人支持,而吉利、长安等厂商又有成熟的燃油车来为新能源汽车输血,在一定时间段内,它们经得起亏损,敢于降价,也敢于用技术去追求增量。

客观来说,以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确太贵,劝退了不少的潜在用户。

那么,在价格下跌之后,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,新能源汽车厂商会逐渐进入一个良性循环。



因此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降价,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,只有技术进步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才能刺激用户的购买欲。

而传统合资厂商在燃油车、新能源领域受到双向打击,只能被迫应战,以价换量。事实证明,它们其实连“量”也没有换到。

3、价格战真的是坏事的吗?

对于汽车行业的价格战,部分专家表示担忧,认为这种行为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。

除此之外,它也会造成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上升,背离“促销”这个初衷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价格战也分为很多种,有些价格战,是因为一定时期内供大于求、技术升级空间有限、消费者需求下滑,被迫以价换量;有些是某些厂商财大气粗,试图正在短期内用钱砸出一个市场垄断地位。

但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并非如此,从整体上看,它是一个“优胜劣汰”的过程。



我们以智己LS6为例,这是一款中大型SUV,起售价仅为22.99万元,但它的入门车型有231kW的系统功率,有560km的续航,有L2级别驾驶辅助。

仅这些,就已经超过了同价位大多数燃油版SUV,也超过了2022年同期市场上30多万的新能源SUV。

车辆性能没有提升,只是价格下调,这种降价是被迫的,对行业也没有多少积极意义,大部分的传统合资厂商都是这样的。



价格不断下调,性能不断上升,这说明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,这种价格战,是一种正能量。

4、2024年降价会不会更猛?

2023年的价格战,已经让不少汽车厂商感到不堪重负,那么,2024年这股风潮会不会继续呢?

首先可以肯定的是,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继续降价,是一个大概率事件,甚至,它会延续到2025年甚至更久。



第一,比亚迪大概率会降价!比亚迪2023年300万辆的销量目标确实已经达成,但多少有些吃力的,2024年势必会有更大的目标,而要实现更大的目标,有两个方向:一是继续扩大海外市场销量;二是继续增加国内市场销量;那在国内必然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,降价增加销量势在必行,除此之外,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早期的研发投资至今已经多少被均摊了,它也有继续降价的资本。

第二,特斯拉大概率也会降价!道理其实和比亚迪是一样的,它也需要实现更高的销量目标,继续保持优势地位。

除此之外,吉利、长安等逐渐实现转型的传统厂商也是降价的主力军,当新能源车型都在降价的时候,同级别的燃油车除了降价,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应对手段。

除此之外,技术越来越成熟,销量规模越来越大,供应链管理能力越来越强,这势必会带来新能源汽车厂商成本的下降,反映到终端价格上就是降价。

或者可以这么说,大多数厂商会效仿比亚迪的做法,在定价的时候,就会向更加亲民的方向去倾斜。

换句话说,2024年汽车终端零售价格继续下跌几乎是板上钉钉。

但从另一个维度来看,3月份那种“狂风暴雨”般的降价也不太可能再度出现,那种动辄几万元的降价行为可能会比2023年更少,因为厂商们的定价会更加合理。

你指望比亚迪秦PLUS继续降价,降到6万的水平,是不太现实的,如果真有6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轿车的市场需求,比亚迪会打造出另外一款低端车型,而不是把秦PLUS降到6万。



真正坐不住的会是那些合资厂商,2024年对它们来说会更加残酷。燃油车销量会持续萎缩,但它们暂时又抓不住新能源增量,为了保住销量,它们可能继续采取比较大的降价幅度。

5、价格战何时会停止?

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,汽车行业的价格战,会一直延续下去吗?



首先要明确的是,没有哪种商品是会一直降价的。

汽车更不可能!

因为厂商每生产一辆汽车,总要有一定的成本,这就决定了,价格战不会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打下去。



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,目前新能源市场格局并不稳定,部分新玩家还在入场,各个细分市场内的价格也不稳定,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现象。

但当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一定规模,价格就会逐渐稳定下来。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将会进入新常态:价格相对稳定,届时各大厂商比拼的主要方式会变成这样:相同的价格区间之内,谁的性能更强大。

结束语:

价格战何时会结束,是一件很难预测的事情。消费者一味要求降价,也是不理性的。等到新能源时代确立,你用同样的钱,会买到比一年前性能更强大的车型。其实,这也是一种降价,不是吗?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猜你喜欢
精彩推荐

记者:埃尔内尼是降薪续约,球员本人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新条款

直播吧 浏览 15115

看了奈雪の茶才知道 卖奶茶真的不赚钱

全天候见闻 浏览 22685

江恩:什么是波段操作的铁律?3条准则看似简单,95%的人却做不到

60秒商业解读 浏览 8223

郑爽及其两工作室被限制消费 此前已被执行1.28亿

网易娱乐 浏览 12177

足球报:下一个可能退出的大概率是河北队,球队冬训靠球员自费

直播吧 浏览 15322

《画皮》剧组,周迅刚刚站起来,赵薇上去对着她的椅子就是一脚

趣看热点 浏览 22394

瑞幸咖啡打假泰国"瑞幸"失败 被对方起诉索赔20亿

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54568

樊小慧前夫否认不管孩子,婆婆举身份证实名举报,小慧情绪崩溃

萌神木木 浏览 6957

记者:国足亚洲杯训练场也是阿根廷队2022年世界杯大本营场地

直播吧 浏览 8863

向佐一家四口逛迪士尼,郭碧婷坐儿童推车太搞笑

倩倩生日 浏览 8891

外媒:泽连斯基下令增援巴赫穆特乌军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15175

夏尔巴向导证实两男子为救人放弃登顶 未要求救援酬金

上观新闻 浏览 72079

全新奔驰C级纯电版曝光,续航或750公里,2025年上市

Nice好车 浏览 8831

东航MU5735飞行事故调查进展公布

中国民航局网站 浏览 15155

手滑?恩比德点赞尼克斯交易托平新闻 近一个月来首次推特点赞

直播吧 浏览 11571

局势紧张!波兰边境增兵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10608

约基奇穆雷同30+三双历史首次:掘金夺冠概率升至82% 斯波怎调整

颜小白的篮球梦 浏览 12471

京东物流上半年总收入778亿元,同比增长32.6%

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10572

2023秋冬五大流行趋势 属于新时代女性的时髦

LinkFashion 浏览 11811

2023春夏流行衬衫 利落干练更有时髦气质

Bordine的时尚时刻 浏览 12581

英媒:美国得州将在边境热门越境点部署特种部队

参考消息 浏览 14960
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
沪ICP备2001795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