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广告

公募“降薪裁员”传闻不断行业信任与形象重塑任重道远

证券时报8879人阅读

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陈书玉

近段时间以来,有关“裁员”“降薪”的传闻在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发酵、流传,传闻的主角自然也引发了业内的极大关注。对此,有公募基金观察人士表示,“其实无风不起浪,或者说,也没有必要去确认传闻的主角究竟是哪几家,因为行业正处‘阵痛期’,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,成为业界现象。”

纵观行业发展史,公募基金无疑正在经历供给侧改革的“阵痛期”。当下,摆在各家基金公司面前的现实课题是,如何体现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作为,进而为客户创造投资价值。在此基础上,可持续地获取合理回报,并成长为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,才成为一种可能。

“裁员降薪”传闻不断

新年旧岁交替之际,公募基金行业“裁员”“降薪”的传闻不断升温。

元旦前夕,一则流传颇广的微信聊天记录称,“公募基金行业的出清开始了,某基金公司变相裁员。”据该聊天记录显示,所述某基金公司成立了一个再就业中心,目的是让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回炉重造,重造期间仅发最低工资。目前,第一批名单已公布,涉及5名基金经理、3名研究员。该聊天记录还直指这种行为是变相裁员,更不用赔偿“N+1”,并点名了所述某基金公司。

随后,被点名的基金公司公开辟谣,表示从未采取过近期网络传闻中所述的考核方式,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,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。该基金公司称,传闻信息不实,已构成了对公司的造谣、诽谤,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,将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。

无独有偶。近日,又有微信聊天截图称,某基金公司投资部进行改革,基金经理减员,基金经理将从投资部和研究部挑人组成自己的基助团队;同时,研究部旗下的两个组将被合并,裁掉周期研究员,以精简人数;另外,待遇上也可能采取降低薪酬的方式,提高奖金弹性。

对此,记者进行了采访求证,发现这其实是2020年就已流传的一则谣言的部分内容。彼时,谣言中提到的基金公司已回应所述消息为不实传闻。

此外,还有消息称,北京某头部公募开始裁员降薪,“研究员底薪立减25%,基金经理底薪立减30%,2024年1月份生效。”该消息还表示,这家头部公募投研条线的每个组都有10%的常规优化名额,按照年底业绩的完成度选择投研人员。

除了“裁员”“降薪”,公募基金的“限薪”传闻也不时传出。近日,词条“公募基金经理薪酬或将封顶350万元”一度登上热搜榜。实际上,关于公募基金经理限薪的传言自2022年起就持续发酵、流传,版本也几经更改,从封顶5000万元,到封顶1500万元,如今则降至350万元。

对于上述未经证实的“限薪”传闻,有业内人士认为,行业未必会采取这种收入封顶的“一刀切”做法,应该还是会结合具体公司的薪酬政策和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规定,“公募基金是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行业,公司需要通过薪酬设置在公司赚钱、持有人赚钱和留存住优秀人才之间做好平衡。”

事实上,公募基金行业自2022年起就已拉开限薪大幕。2022年4月,证监会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就指出,应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,建立完善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奖金跟投机制,实施违规责任人员奖金追索扣回制度,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。2022年5月,多地监管部门通知各公募机构要在月底前报送薪酬机制方案,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抑制薪酬过高、增长过快、少数冒尖等情况。2022年6月,中基协正式出台《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》,在薪酬结构、薪酬支付、绩效考核、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,市场称之为“公募限薪令”。根据该指引要求,基金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,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,高级管理人员、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%。这也意味着,若公募采取这一机制,基金经理想要拿到全部奖金,至少3年内不能跳槽。

行业正处阵痛期

当前,为何关于公募基金公司“裁员”“降薪”的传闻频频传出,有的传闻甚至将三年前的谣言“炒冷饭”?

对此,有公募基金观察人士表示,“其实无风不起浪,或者说,也没有必要去确认传闻的主角究竟是哪几家,因为行业正处‘阵痛期’,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,成为业界现象。”

华东某公募基金的一名内部人士认为,公募高速发展、市场表现震荡、投资者获得感不佳,在一系列因素的施压下,公募基金行业必将经历一个自我调整与革新的过程。更重要的是,在提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公募基金行业也需要进行系列优化甚至是改革,才能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行业的出清、人员的流动都会是正常现象。

上述人士还表示,任何企业都会有人员流动的情况,优秀人才的吸纳、绩效相对不佳人员的流出是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,“不过,当下并未明显感觉到人员出现急剧流动。这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。”一方面,挑战是行业的共性。在当下环境中,企业在人员招聘上都会趋于谨慎,所以市场上空缺的好职位应该不是很多,这就导致在职员工外出流动的意愿不强。另一方面,大多数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都是以年度为单位,很多公司的考核周期还会综合考虑至三年、五年,一个部门或一个团队很难出现所有人绩效都不好的情况,因此基于绩效评定不佳而面临淘汰员工仍属个别情况,很难形成规模性。不过,可以预见,未来几年公募行业的绩效管理只会更加严格,人才的选拔也会更加谨慎。

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就对记者表示,其所在的公司已经开始严控员工增量,“除非业务工作极端需要,否则新的招聘指标一律暂停。离职方面,和往年数量差不多,没有明显变化。”

记者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,自2021年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离职数量首次超过了300人之后,近两年也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,2022年、2023年的这一数据分别为323人、320人。

行业信任与形象重塑

从1998年发展至今,公募行业历经了25年的风雨,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。尤其是近几年,公募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,很多个人投资者都转向了公募基金投资。

不过,另一位基金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,也恰恰是最近3年,公募行业陷入了业绩不佳的困境,投资者获得感差等问题,都对行业的自身变革提出了迫切的改变需求。最近“裁员”“降薪”传闻的流传,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公募行业痛点的情绪诉求——公募基金是否真的承担了应有的职责?

实际上,这也是公募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议题,需要行业进行反思和探讨,并且用行动去解决和回应,因为这关乎行业信任与形象的重塑。

“在高质量发展中,如果公募基金希望重塑客户信任与行业形象,必须要有响应和行动的决心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优秀的企业或个人会脱颖而出,而一些表现不佳的个体自然而然也会面临淘汰。这是市场的严酷选择,也是任何行业向前发展的必经阶段。”上述基金观察人士说。

他表示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,也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只要初心不变,企业有求变求发展的信心和行动,那么公募的未来仍值得期待。

上述来自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也持类似观点。他在分析“降薪”传闻时表示,表面来看,产品降费、规模减少、新发与持营均不理想,会导致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减少,自然也就会触发基金公司启动包括降薪、裁员等在内的降本增效手段,这其实也是行业周期性的体现。更深层次来看,这其实也是公募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所必经的“阵痛”阶段。2019年以来,公募基金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,但实际上行业的治理能力、认知水平等,还没有与当前的行业地位和规模相匹配,自然也就会出现一些“撕裂”,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公募基金该如何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价值。

“我们经常讲欲取先予,实际上公募行业更应在这段蛰伏期中去反思去改进,只有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,才能可持续地去获取合理回报。等到行业的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后,那些真正有所改变的公司,才有可能成长为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。”上述内部人士说。

版权与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。
猜你喜欢
精彩推荐

美团的“长期有耐心”,并非毫无代价

虎嗅APP 浏览 12650

"面值退市"保卫战打响 多家A股公司"花式自救"

新华网 浏览 41158

ESPN:一些巴萨球员不满哈维,并开始质疑他的战术和言论

直播吧 浏览 8964

用户称地震时7部苹果手机均无预警,客服回应了

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9007

冲垮理想销量的不是黑公关,而是技术上的逃课

无相商业趋势 浏览 7343

台媒:美售台战机快来了 台军飞行员却要走了

参考消息 浏览 7077

今年超火的叠穿法,怎么搭都时髦

LinkFashion 浏览 8776

不能和中国战第二轮?特朗普被送上被告席

浏览 7065

王宝强演技封神之作《hello,树先生》:世界从不在乎小人物的命运悲剧

趣看热点 浏览 22739

东方甄选的困局,还得靠字节跳动给解药

连线Insight 浏览 8926

中国海军越来越强大了,俄罗斯如此感叹

浏览 7272

费兰-托雷斯谈未来: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回到瓦伦西亚

直播吧 浏览 14732

牛莉与16岁女儿穿一身名牌在日本挤地铁 女儿身型猛涨

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浏览 41886

来自日产的中大型SUV,日产探陆预售23.98万起

天天汽车 浏览 8669

任泽平带货的头发营养液因虚假宣传被罚,回应:处罚的是备案公司

三言科技 浏览 8308

想要一个不热的夏天 离不开这些户外短裤

TOPMEN男装网 浏览 11531

26分大胜!湖人痛宰勇士 詹皇19+6库里16+7格林伤退

网易体育 浏览 22734

佩斯科夫:"瓦格纳事件"不会对俄军行动造成影响

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731

胡海峰出任民政部副部长

界面新闻 浏览 55710

宁德时代: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快充电池年内量产

澎湃新闻 浏览 12489

《新闻女王》之后,TVB又来了一部王炸

独立鱼 浏览 9025
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,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
沪ICP备20017958号-1